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人才 提高国际传播“软实力”。 |
目前我国在职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0人,但是面对突发性的国际事件时能够运用双语来进行播报主持的却不多。因此,加快我国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一是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需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现阶段高校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把具有双语播音能力的人才尽可能快地培养成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双语播报的主持人。按照专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同时发展融媒体形势下的播音主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实际需要和学校培养方案采取“3+1”或“3.5+0.5”的国内专业学习与国外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以达到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双向培养目标,推动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硕博人才培养。 二是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基础是掌握两种语言的基本技能。教学环节需注重词汇、发音和语法基本功问题,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外语播音基本功。除了播音主持特定课程以外,还需要设置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国际关系、艺术学、跨文化交际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设置上可以参照国外一流大学传媒专业的学分体系,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为32学分、早稻田大学为24学分,以此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能够胜任不同节目需求的通才。 三是注重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是双语播音主持的基本要求,也是双语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只有提高专业素质才能够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政治素质的培养则是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政治素质培养就是指导双语播音主持人才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人生观、价值观,以此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四是提升博雅教育与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融合。目前国内高校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较为模式化,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软性条件欠缺,双语主持人所具备的中外文化积淀不够厚实,沟通交流的跨文化能力尚待提升。软性条件的培养需要后天长期的积累和总结才能内化于心,如英国大学将莎士比亚文学、法国大学将十八世纪经典哲学等列入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和必修课程,成为博雅教育的一大发展特色。博雅教育与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融合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本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标准,同时提升人才培养的跨文化翻译和传播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的效用。 五是提高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隐性知识构成。隐性知识是播音主持人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个性化、抽象化且尚未编码的知识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将显性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但这只是人才培养的外化阶段,并未上升到内化阶段。而隐性知识是提升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从技能型向创新型转变的关键,也体现了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国外高校传媒主持人才隐性知识培养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是研究项目驱动的跨专业教学体系;二是案例实践平台;三是学习意识和思维的培养,包括洞察力、直觉、感悟和心智模式。 |